截至日前,全國130億農機購置補貼全部實施到位,共補貼農機具超過343萬臺(套),受益農戶逾300萬戶。
農機購置補貼是黨中央、國務院強農惠農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擴大內需、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大舉措。今年,中央財政大幅增加了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規模,由2008年的40億增加到130億,增加3倍多。今年補貼政策實施啟動早,進展快,在補貼政策帶動下,農民購機熱情高漲,農機市場供需兩旺,實施效果好,對提高我國農機裝備水平、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民和企業普遍反映,農機購置補貼是黨的一項好政策,這項政策的實施使農民得實惠、企業得效益、政府得民心。據農業部介紹,今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取得一舉多效的好效果。
一是促進了農機總量快速增長,優化了農機裝備結構。2009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預計達8.75億千瓦,同比增加6.4%。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向關鍵環節和重點作物的機械化生產傾斜,動力機械、收獲機械、耕整地機械、種植施肥機械使用補貼資金分別占補貼資金45.27%、23.39%、12.65%、5.7%,水稻插秧機、玉米收獲機、谷物收獲機、大中型拖拉機使用補貼資金達77.4億元,占已實施資金的59.53%。大中型拖拉機、水稻插秧機、聯合收獲機預計達344萬臺、25萬臺、85萬臺,同比分別增加14.9%、25.8%、13.96%,其中玉米聯合收割機預計達8.8萬臺,同比增加86.95%。
二是加快了農業機械化進程,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今年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預計48.5%,比2008年提高2.65個百分點,比農機購置補貼實施前的2003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增幅連續四年超過2.6個百分點,而2003年以前每年增幅僅0.5個百分點。主要糧食作物的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加速發展,玉米機收面積比上年增加了15%,山東省玉米收獲機械化實現突破,機收水平將超過50%。全國水稻機收面積增加15%,機插秧面積增加14.6%。農機作業領域和范圍由種植業向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設施農業擴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
三是推進了農業生產方式轉變,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農業機械的應用促進了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和產業化,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在節本增效方面:推廣小麥機械化精量播種技術每畝可以節約種子3~4公斤;機械深施化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0%~15%;聯合收割機收獲小麥可減少損失3%左右。在增加糧食單產方面:大型機械深松整地增產幅度達到10%~15%,可使玉米增產100公斤;水稻機插秧每畝增產50公斤左右。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方面:機插秧與人工插秧相比可提高生產效率20倍以上。
四是有效拉動了農村需求,促進了農機工業和服務業發展。今年,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但在130億元中央補貼資金的拉動下,直接帶動地方各級財政的投入達到16億元,農民投入達340億元。農機市場呈現銷售旺季提前、淡季不淡的局面。農機企業全線飄紅,生產形勢十分喜人。1-10月,規模以上農機工業企業產值達1872.5億元,同比增長23.3%,增幅在機械工業13個行業中位列前茅,工業銷售產值達1831.7億元,產銷率超過97.8%。農機服務組織蓬勃發展,全國農機專業合作社總數預計達到1.3萬個。農機銷售、作業、維修市場不斷發展壯大,全年農業機械化服務經營收入預計達到3800億元,同比增長10%。
為實施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業部、財政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密切協作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組織實施,加快實施進度,加大政策宣傳,嚴格規范操作,強化監督管理,確保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到位。
一是精心組織,落實責任。農業部、財政部聯合對全國農業機械發展現狀和需求進行了深入調查分析,合理制定農機購置補貼規劃。各地認真落實責任制,明確任務,精心組織實施。許多省區市將農機補貼實施列入地方政府對農機化主管部門的考核內容。大部分省區市農機化主管部門專門成立了行政一把手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強化協調,為農機購置補貼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是建立制度,完善機制。經過多年實踐,農機購置補貼已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確立了以“五項制度”為核心的操作辦法,即補貼機具競爭擇優篩選制、補貼資金省級集中支付制、受益對象公示制、執行過程監督制、實施效果考核制。每年還制定年度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因地制宜指導各地開展補貼工作。各地也制定了補貼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出臺了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實施規范、監督管理辦法、績效考評辦法、檔案管理辦法、補貼產品經銷商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三是規范程序,陽光操作。堅持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補貼資金向糧食等農產品大省傾斜、向主要農作物生產薄弱環節機械傾斜、向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傾斜。以機具選型和補貼對象確定為重點,加強規范操作,努力做到公開、公正、公平。部、省兩級補貼機具選型,邀請紀檢監察部門全程參與,自覺接受監督。嚴格執行公示制度,對農民實際購機情況公示到鄉村,接受農民監督。一些省份開發了農機購置補貼管理系統,實現網上申報、審核,提高了效率,加快了結算,方便了監管,使操作更加科學、規范、高效。
四是強化措施,搞好服務。為盡快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我們較去年提前兩月啟動了補貼工作,連續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加快實施,及時結算,半月報送一次進度。協調財政部盡快下達補貼資金,確保補貼機具在“三夏”“三秋”重要農時農業生產中發揮有效作用。開通了全國農機購置補貼信息系統網頁,方便農民、企業查詢補貼政策信息。公布了購機補貼熱線電話,為企業和農民提供咨詢。
五是嚴肅紀律,加強監管。嚴格執行國務院提出的“三個嚴禁”規定,要求農機化系統做到“八個不得”。開展工作督導,農業部先后派出33個聯合督導組,分赴全國各省市檢查指導實施工作。利用農機補貼檔案管理信息系統,對全國農機補貼實施情況開展了電話抽查和重點督查。發現問題,嚴肅查處,并將有關情況在全國農機化系統通報,加強警示教育。
六是加強宣傳,營造環境。農業部和財政部采取多種形式及時將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情況向社會公布,加強政策和工作成效的宣傳。各地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購機補貼政策、補貼產品目錄、實施方案、申請程序等,采取張貼公告到村、發放指南到戶、發送手機短信到人等方式,使補貼政策家喻戶曉。
目前,各地農機化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正在做好補貼各項后續工作,加強購機情況核實,抓緊資金結算。同時認真總結經驗,研究改進完善辦法,提前謀劃,為明年補貼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信息來源:農業部新聞辦公室)